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后脑脊液鼻漏的预防和治疗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4-0412.2001.01.018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后脑脊液鼻漏的预防和治疗

引用
@@脑脊液鼻漏是桥小脑角区肿瘤、三叉神经痛等颅后窝病变开颅术后并发症之一,在听神经瘤组统计中有人报道仅次于面神经、听神经损害[1]。笔者回顾了1985年3月~1999年5月间收治的484例一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后12例脑脊液鼻漏的资料,并结合文献报告,分析其产生的解剖机制,探讨预防和治疗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采用一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乳突旁直切口进行桥小脑角区开颅手术484例,其中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206例,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12例,占2.5%。12例鼻漏资料如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4岁~65岁,平均42岁;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4例,听神经瘤切除5例,其他3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时间为3d~9d,平均4.5d。并发脑膜炎1例;合并脑脊液耳漏1例。均经抗炎保守治疗3d~21d,平均12d治愈。10例随访3个月~5a无复发,另2例失访。 2 讨论 文献报道颅后窝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率为4%~27%[2~5],本组仅为2.5%。我们认为采取以下措施能有效预防鼻漏的发生:皮下肌肉层注射含肾上腺素普鲁卡因,使皮肤肌肉分层切开,便于术后逐层缝合,硬膜缺损应用脂肪、肌肉片、骨膜、筋膜等软组织修补,并严密缝合,不放引流,消灭死腔;乳突旁直切口仅暴露乳突小房,而岩骨尖及内听道处骨质无损坏,减少了脑脊液向颞骨气房形成处渗漏的机会;掌握颞骨气腔形成的解剖特点,术中注意寻找气房,所有暴露乳突骨质均用骨蜡封闭,或用钻颅时骨沫填塞较大骨孔,骨胶粘合覆盖,使开放的气房被骨片完全闭塞渗出道[5];硬膜与颅骨窗缘处填塞明胶海绵,耳脑胶封闭。当然,本组病例均没有行内听道后壁磨除,也是鼻漏发生率较低的重要原因[4]。 乙状窦邻近鼓窦和乳突小房,咽鼓管为沟通鼓室与鼻咽部的通道,从鼓室前壁开始,走向前下内方,与平面成30°~40°角,开口于鼻咽部,因而颞骨岩尖及乳突部骨质破坏,脑脊液均可经鼓室、咽鼓管流向鼻腔。Nutik SL绘制了示意图说明鼻漏产生的解剖机制[6]。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后、脑脊液鼻漏、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桥小脑角区肿瘤、资料、听神经瘤、直切口、咽鼓管、颞骨、内听道、颅后窝、解剖、肌肉、鼓室、骨质、发生率、鼻咽部、术后并发症

22

R619+.5(外科手术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4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吉林医学

1004-0412

22-1115/R

22

2001,22(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