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口腔全景片和锥形束CT多生牙发病状况及形态特点的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cn101202-20221019-00319

基于口腔全景片和锥形束CT多生牙发病状况及形态特点的分析

引用
目的:基于口腔全景片和锥形束CT(CBCT)探讨多生牙患者发病状况及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2017年8月—2021年7月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行口腔全景片检查的患者共35 541例,其中男14 460例、女21 081例,年龄3~97(43.3±18.6)岁;纳入其中确诊为多生牙的患者1 343例,其中男708例、女635例,年龄3~95(42.3±18.8)岁。1 343例患者中,同时行CBCT检查者64例。观察项目:(1)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20岁、20~<40岁、40~<60岁、60~<80岁、≥80岁5个年龄段,统计多生牙的总体发生情况,比较不同性别间及不同年龄段多生牙的发生情况;(2)比较不同性别间多生牙的类型、位置、生长方向的差异;(3)在CBCT上观察不同类型多生牙及邻牙萌出受阻、邻牙牙根吸收、含牙囊肿等并发症的影像学特点,并比较不同性别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1)35 541例患者中,发现多生牙1 343例(1 667颗),发生率3.8%;其中男性发生率为4.9%(708/14 460),女性发生率为3.0%(635/21 081);男女患病比例为1.1∶1(708∶635)。1 343例1 667颗多生牙,存在1颗多生牙的患者最多为1 084例,4颗多生牙的患者最少为14例,不同性别间多生牙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3, P=0.842)。不同年龄段组不同性别间多生牙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08, P=0.002)。(2)1 667颗多生牙中,不同类型多生牙的占比由高到低男性依次为圆锥型38.0%(353/929)、磨牙型29.2%(271/929)、牙瘤样型19.5%(181/929)、切牙型13.3%(124/929),女性依次为圆锥型42.3%(312/738)、牙瘤样型27.5%(203/738)、磨牙型20.2%(149/738)、切牙型10.0%(74/738);多生牙的位置,男性、女性均最常发生于上颌,且均以上颌中切牙区占比最大[49.7%(462/929)、29.2%(216/738)];多生牙的生长方向,男性正常方向占比最大29.2%(271/929)、其次为倾斜方向24.5%(228/929),而女性以倾斜方向占比最大28.5%(210/738)、其次为正常方向26.8%(198/738)。不同性别间多生牙的类型、位置、生长方向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3)64例多生牙患者CBCT检查发现多生牙84颗,其中圆锥型44颗,CBCT显示牙冠宽度大于牙颈宽度,牙冠呈锥形;磨牙型24颗,CBCT显示有 面, 面向内凹陷,呈沟状;切牙型9颗,CBCT显示牙冠呈楔形,牙颈部最厚,向切端逐渐变薄;牙瘤样型7颗,CBCT显示许多小型牙齿状结构彼此密切适应,并由一个或多或少完整的连接囊结合在一起。CBCT显示邻牙萌出受阻4颗、邻牙牙根吸收23颗、邻牙含牙囊肿16颗,邻牙萌出受阻、邻牙牙根吸收、邻牙含牙囊肿的总发生率51.2%(43/84),不同性别间多生牙邻牙萌出受阻、邻牙牙根吸收、邻牙含牙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多生牙的总发生率为3.8%,多生牙的发生率和多生牙的特点存在性别、年龄的差异。

牙,额外、多生牙、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口腔全景片

28

2024-0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33-53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95-7041

10-1202/R

28

2023,28(8)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