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101202-20210816-00210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截骨术中矢状面移位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段后凸畸形截骨术中矢状面移位(ST)的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和CNKI数据库,分别以“ankylosing spondylitis” “sagittal translation”和“强直性脊柱炎”“矢状面移位”为关键词,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和中文,检索1970年1月—2021年7月发表的有关AS胸腰段后凸畸形截骨术ST的文献共109篇,剔除内容不符、无法获取全文、重复性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36篇进行分析。结果:ST发生率为1.6%~27%,头端移位更多见,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截骨水平头侧及尾侧椎体置钉深度不一致、矫形棒铰链点与截骨平面不在同一水平、截骨时上下截骨面矢状径不等、后凸矫正过大、改良Stoke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较高。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术中使用临时固定棒和cage、复位导向器、可调式手术体位架。一旦出现ST,需尽快行硬膜和神经根减压,具体措施包括椎板和/或椎弓根切除减压、ST的复位。部分ST会出现神经症状,其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存在着较大差异,不同文献中对ST的判定标准不同可能是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结论:AS截骨矫形术中ST的发生与置钉深度、矫形棒曲度、截骨面对称度密切相关,尽快行硬膜和神经根减压以及ST复位是避免神经功能损伤进一步恶化的有效措施。ST的椎管自发性重塑形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得而知,有待于今后继续研究。
脊柱炎,强直性、胸腰段后凸畸形、截骨术、矢状面移位
27
河北省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A201803054;Project for High-Level Talents of Hebei ProvinceA201803054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68-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