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截骨术中矢状面移位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cn101202-20210816-00210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截骨术中矢状面移位的研究进展

引用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段后凸畸形截骨术中矢状面移位(ST)的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和CNKI数据库,分别以“ankylosing spondylitis” “sagittal translation”和“强直性脊柱炎”“矢状面移位”为关键词,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和中文,检索1970年1月—2021年7月发表的有关AS胸腰段后凸畸形截骨术ST的文献共109篇,剔除内容不符、无法获取全文、重复性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36篇进行分析。结果:ST发生率为1.6%~27%,头端移位更多见,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截骨水平头侧及尾侧椎体置钉深度不一致、矫形棒铰链点与截骨平面不在同一水平、截骨时上下截骨面矢状径不等、后凸矫正过大、改良Stoke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较高。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术中使用临时固定棒和cage、复位导向器、可调式手术体位架。一旦出现ST,需尽快行硬膜和神经根减压,具体措施包括椎板和/或椎弓根切除减压、ST的复位。部分ST会出现神经症状,其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存在着较大差异,不同文献中对ST的判定标准不同可能是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结论:AS截骨矫形术中ST的发生与置钉深度、矫形棒曲度、截骨面对称度密切相关,尽快行硬膜和神经根减压以及ST复位是避免神经功能损伤进一步恶化的有效措施。ST的椎管自发性重塑形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得而知,有待于今后继续研究。

脊柱炎,强直性、胸腰段后凸畸形、截骨术、矢状面移位

27

河北省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A201803054;Project for High-Level Talents of Hebei ProvinceA201803054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68-37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95-7041

10-1202/R

27

2022,27(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