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颈椎后路健侧颈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cn101202-20210508-00125

经颈椎后路健侧颈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引用
目的:探讨经颈椎后路健侧C 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解剖特点,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5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56~72岁、平均66岁 。模拟经颈椎后路健侧C 7神经移位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和显露左侧C 7神经至末端分叉处,测量左侧C 7神经末端与锁骨内缘的直线最短距离,测量颈椎后路引出的左侧C 7神经长度与C 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测量椎间孔后壁磨除的最小宽度以及椎间孔后壁关节突关节的长度,计算最小宽度与关节突关节长度的比例。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1例应用经颈椎后路健侧C 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的脑出血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年龄45岁,右上肢肌痉挛伴右侧肢体偏瘫,右上肢肌力0级、肌张力3级,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1级。观察患者术后健侧和患侧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及肌力、肌张力情况。 结果:C 7神经的远端定位于锁骨中点深部,C 7神经末端与锁骨内侧缘的直线最短距离为1.8~2.5(2.1±0.4)cm,颈椎后路引出C 7神经长度为6.6~7.4(7.1±0.4)cm,C 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为3.9~4.3(4.0±0.2)cm,椎间孔后壁磨开的最小宽度为4.6~5.3(4.8±0.3)mm,椎间孔后壁关节突关节的长度为12.0~15.8(13.6±0.5)mm,椎间孔后壁磨开的最小宽度与关节突关节的比例为33.6%~38.2%(35.8%±0.4%)。1例中枢性上肢瘫痪患者顺利完成颈椎后路健侧C 7神经移位手术,术后健侧(左侧)上肢肌力正常,伴有左示指及中指麻木感,1个月后完全恢复,患侧(右侧)上肢痉挛症状明显缓解,肌力0级、肌张力1级。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健侧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及肌力、肌张力均正常,患侧上肢肌力恢复至I级,肌张力1级,感觉正常,运动功能在康复中。 结论:C 7神经位置相对恒定,颈椎后路解剖相对简单,具备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条件,且神经移位距离较短。

神经移位、颈7神经、颈椎后路、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应用解剖

27

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科研项目BRA2019026;扬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YZ2019056;the Fifth 333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f Jiangsu ProvinceBRA2019026;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lan Project of Yangzhou CityYZ2019056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38-14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95-7041

10-1202/R

27

2022,27(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