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美学体系质疑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6-6152.2010.01.011

李泽厚美学体系质疑

引用
1950年代,李泽厚将黑格尔的"理念"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进行了成功的嫁接,实现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化.1980年代他把康德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加以唯物化,以适应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需要.这就是李泽厚的"移花接木"法.李泽厚哲学是工具论哲学,它是起点,也是贯穿其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线索.中期李泽厚提出建立主体性哲学,后期又提出"情本体".进一步强调了感性、偶然性和情欲论,但是,"情本体"和"工具论"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张力结构.因此,工具论在学理上桎梏了他学术发展的潜力,使之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为了突破这种理论上的尴尬局面,李泽厚把马克思主义与康德三大批判相互参照,用马克思的实践观和历史现来改造康德的先验主体性.李泽厚试图将"先验"变成"历史",这历史不是黑格尔所言的"总体历史",而是具有人类社会实践的具体历史.他同时要推翻两个哲学家,真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导致李泽厚的"主体性"变成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哲学概念.概念语义之间经常产生矛盾,相互抵触,貌似严密,实际上逻辑欠缜密.虽然他自己生造的词语很多,但还是掩饰不住内部体系的紊乱.

李泽厚、美学体系、主体性哲学、情本体、工具论

29

B83-06(美学)

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08JC100008

2010-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1-6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006-6152

42-1389/G4

29

2010,29(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