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CM-Dil标记的脑内示踪
目的 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并探讨采用氯甲基苯甲酰胺(CM-Dil)对BMSCs进行体外标记和体内示踪的可行性.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取BMSCs,收集第3代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44和CD29的表达率.加入CM-Dil对BMSCs进行体外标记,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24h、21d和30d时的标记情况,通过描绘生长曲线明确CM-Dil对体外培养BMSCs生长特性的影响.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CM-Dil标记的BMSCs立体定向移植至大脑纹状体区,于移植后7、14、21d取脑组织制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细胞在脑内的存活及分布情况.结果 BMSCs贴壁培养至第3代后呈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均一、排列有序,CD34、CD44和CD29表达率分别为1.71%、80.32%和84.89%.体外CM-Dil标记24h的BMSCs发出红色荧光,标记率为100%;21d后,经传代培养的BMSCs荧光强度与24h时点相近,但30d后荧光有所淬灭.标记后细胞的生长、增殖特性未受影响,形态无改变.脑组织冰冻切片发现移植的BMSCs在7、14、21d时主要位于针道附近,并向周围扩散,数量逐渐减少,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结论 通过贴壁培养可以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出较纯的BMSCs.CM-Dil染色简单、有效、无细胞毒性,体外标记BMSCs的最长时限为21d,可作为BMSCs脑内定向移植的体内示踪方法.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脑缺血、氯甲基苯甲酰胺、荧光染料
35
R457.7(治疗学)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630140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572004;同济大学"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国中医药函[2008]185号
2010-09-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946-94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