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577-7402.2008.06.032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2007年2月-12月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84例,其中CCABG 34例,OPCAB 50例.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返回监护室即刻抽血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同种异体输血量,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 术前凝血功能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PT、TT、APTT延长,INR增高,PTA、FB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OPCAB组比较,CCABG组术后PT、TT、APTT延长,INR增高,PTA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术后FB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同种异体输血量CCABG组明显高于OPCAB组(P<0.01).结论 CABG对凝血功能均有一定的损害;与CCABG相比,OPCAB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凝血功能,减少同种异体输血量及其相应风险.
冠状动脉分流术、凝血功能、体外循环
33
R654.33(外科学各论)
2008-08-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737-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