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9926.2023.01.013
198例抗精神失常药物致肝损害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某医院抗精神失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探讨发生机制,以减少临床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某医院 2020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共 198 例抗精神失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病例,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涉及药物、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治疗与转归,采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用药情况.结果 198 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中男性 152 例(76.77%),女性 46 例(23.23%),男性与女性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01);平均年龄(32.27±13.04)岁;涉及 4 个药品种类、14 种抗精神失常药物;患者用药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时间最短为 6 d,最长为 6 个月,平均为(38.31±27.57)d;101 例(51.01%)患者无临床症状,97 例(48.99%)患者有临床症状,其中乏力、食欲减退、小便偏黄居多;实验室指标示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108 例(54.55%),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 74 例(37.37%),谷氨酰转肽酶升高 24 例(12.12%),总胆红素升高 6 例(8.08%),直接胆红素升高 10 例(5.05%);经治疗后肝功能恢复平均为(29.59±32.28)d,痊愈/好转率为 90.40%.结论 抗精神失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多数为可逆的,预后良好;中年男性可能为药物性肝损害的高危人群.临床应重视肝功能监测,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药物性肝损害、抗精神病药、药品不良反应
36
R971.4(药品)
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课题No14ZX04
2023-04-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