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9993.2022.06.019
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抗凝相关出血的影响因素及评估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之一,截至 2019 年,全球AF(包括心房扑动)患者约 5970 万例,紊乱的房律易导致血栓形成,可使卒中风险增加 4~5 倍[1].因此,抗凝为治疗AF的核心策略和必要手段,但其在预防栓塞的同时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目前常用抗凝剂包括维生素 k 拮抗剂华法林及非维生素 K 类口服抗凝药物(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而华法林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当INR>4.0 时,各类出血并发症显著增多,而 NO-ACs与华法林相比,颅内出血率降低 52%,但胃肠道出血风险增加 25%[1].目前,国内对抗凝出血影响因素及评估工具的探讨较少.本文概述 AF 患者发生抗凝相关出血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总结出血的评估工具并分析其特点、适用对象及问题,以期为早期识别并管理抗凝出血提供参考.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出血、影响因素、风险评分
39
R473.5(护理学)
2022-06-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