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300/j.cnki.hnwkxb.2020.06.002
从经验积累到分工经济:农业规模报酬递增的演变逻辑
传统农业经济理论认为,农业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这不仅与主流经济学的内生技术进步和“干中学”等理论概念不符,也无法解释传统小农社会的“精耕细作”和现代农业分工带来的农业增长.文章通过拓展Arrow和杨小凯构建的“干中学”理论模型,分析了无外生技术进步情形下,传统小农社会和农业分工阶段的农户是如何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要素配置结构,实现“干中学”过程中的农业规模报酬递增的.结果 表明:(1)当不存在农业劳动力刚性约束时,农户在租入农地或提高农作物种植频率以充分利用农业劳动力的过程中,“干中学”会改善劳动生产效率并提高农业规模报酬;(2)进入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加速阶段,农业劳动力刚性约束会使得农业规模报酬从“干中学”诱致的递增阶段进入递减阶段;(3)为克服农业劳动力的刚性约束,农户会自发参与农业分工,由此加速农业“干中学”和提高农业专业化程度,并诱致农业规模报酬递增.研究表明,农业并不是一个低效率的被动的产业.
农业规模报酬、“干中学”、传统小农社会、农业分工
F304.7(农业经济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村土地与相关要素市场培育与改革研究”71333004
2020-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