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交往与未成年人犯罪经验研究——以正向交往为参照
回归模型显示,交往状况对未成年人是否陷于犯罪具有相当的预测力,其在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防止体系中均应占据与其权重相当的位置;未成年人与朋友交往的频率不是预测犯罪的有效变量,关键在于交往的内容和交往对象的类型;不同交往理论的基本研究假设获得了数据支持,在未成年人同侪(辈)交往问题上显现出优于社会控制理论的解释力.人们判断未成年人交往性质的通常标准或指标并不准确.
不良交往、未成年人犯罪、不同交往理论、社会控制理论
25
D917(法学各部门)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6JZD0010
2012-02-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