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西部海域球形棕囊藻赤潮过程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 2022年 3月 10-15日在海南岛西部昌江昌化沿岸海域开展为期 6 d的现场跟踪调查,结合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本次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生消过程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本次赤潮高峰期球形棕囊藻丰度及CODMn分别高达 3.10×108 cells/L及 35 mg/L,远高于其他海域报道记录.赤潮暴发前降雨及风浪扰动促进了陆源输入及沉积营养盐释放,为赤潮暴发提供物质条件.气温骤升诱导赤潮发生,更大潮差及较低风速为囊体沿岸聚集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赤潮消亡过程中,DIN、PO4-P、DO、CODMn及Mn浓度显著下降,其中DIN及PO4-P是本次赤潮消亡的限制因子,DO、CODMn及Mn为本次赤潮消亡的重要特征因子.黄色囊体出现破碎后,Chlorophyll a及SiO3-Si浓度也迅速下降,随后缓慢上升甚至高于高峰期浓度水平,此时以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等代表的硅藻丰度逐渐增加.研究还初步探索了本次赤潮的基本生消过程,为进一步揭示本区域球形棕囊藻赤潮爆发机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球形棕囊藻、囊体、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影响因素
45
P735;Q178.53(海洋基础科学)
海南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领域高层次人才项目2019RC353
2023-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