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古河谷早中全新世沉积物碳埋藏通量与来源解析
为了研究长江古河谷地区早中全新世沉积物的碳埋藏速率及来源,进行了ZK1孔沉积物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δ13C的测定,结合AMS14C(植物碎屑、贝壳)测年、有孔虫及粒度数据,分析了长江古河谷碳埋藏的时空分布特征与TOC来源.采用历史地理学、沉积地质学结合测年数据进行了年代地层划分,自下而上分别为U1潮汐河道、U2河口湾、U3潮流砂脊和U4前三角洲.沉积物受到水深、径流、河口余环流、潮流、波浪、风暴与再矿化等作用或因素影响,TOC平均值为0.41%,低于长江河口表层沉积物基准值0.46%.ZK1碳埋藏通量(TOCBF)介于7.4~110.5g/(m2·a)之间,差异较大.TOCBF数值主要受控于沉积速率.δ13C与TOC/TN(C/N)投影点结果表明,TOC来源表现为多源特征,且整体表现为偏陆源特征.C/N与δ13C线性拟合相关性高,适合采用C/N与δ13C进行TOC来源的定量分析.基于C/N与δ13C采用三端源模型进行了TOC来源分析.U2、U3沉积期处于全新世大暖期,其海源碳与陆源碳较U1、U2沉积单元高,这主要与海洋、陆地初级生产力的提高有关.ZK1海洋浮游植物对TOC的贡献量平均值为31%.河口浮游植物对TOC的贡献量平均值为31%.陆源有机碳对TOC的贡献量平均值为38%.整体来看,陆源有机碳的贡献量大于河口浮游植物与海洋浮游植物的贡献量,这与图解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有机碳、有孔虫、埋藏速率、沉积环境、AMS14C
45
P736.21+2;P343.5(海洋基础科学)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江苏省自然资源厅项目
2023-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9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