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秋季海州湾长蛇鲻栖息地适宜性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253-4193.2020.06.006

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秋季海州湾长蛇鲻栖息地适宜性的影响

引用
根据2011年和2013-2018年秋季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同步采集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水深、资源密度、饵料生物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数据,开展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栖息地适宜性的相关研究.利用提升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BRT)模型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并通过交叉验证确定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海州湾长蛇鲻在秋季最适宜栖息的底层水温范围为17.5~18℃,最适底层盐度范围为31.3~32.0,最适水深范围为24~37 m;选择其3种主要饵料生物作为生物因子,即枪乌贼(Loligo spp.)、 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和六丝钝尾鰕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与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和水深共同作为影响因子建立HSI模型.结果显示,对长蛇鲻空间分布总偏差贡献率最高的是饵料因子,其次是水深和底层水温.通过交叉验证发现,运用算术平均算法,且赋予权重的HSI模型具有较低的赤池信息准则值(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研究发现,海州湾秋季长蛇鲻的最适栖息地(HSI≥0.7)主要分布在34.5°~36°N,119°~121°E之间,其中35°~36°N海域的最适栖息地分布范围大,而且从近岸至远海,HSI指数有增加的趋势.

海州湾、长蛇鲻、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权重

42

P714+.5;S931.4(海洋调查与观测)

山东省支持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20-07-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4-5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海洋学报(中文版)

0253-4193

11-2055/P

42

2020,42(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