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3-4193.2017.01.002
两类El Ni(n)o不同衰减型的演变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的联系
利用中国气象局743站日降水、NCEP-/NCAR大气环流、英国气象局Hadley中心全球月平均海表温度(SST)等资料,探讨了两类El Ni(n)o不同衰减型的演变特征及其对衰减阶段夏季(6-8月)我国降水异常分布的可能影响.根据海表温度异常(SSTA)沿赤道(5°S~5°N)的演变特征,EP-El Ni(n)o存在两种衰减型:自东向西(E-W)衰减(大于0.5℃的海温正距平首先在南美沿岸消失,并向西扩展)和自西向东(W-E)衰减(大于0.5℃的海温正距平首先在赤道中太平洋消失,并向东扩展);CP-ElNi(n)o存在3种衰减方式:对称(S)衰减(赤道中太平洋暖海温的发展和衰减关于某一峰值对称)、延迟(P)衰减(衰减阶段紧接着呈现EP-El Ni(n)o分布)、突然(A)衰减(衰减阶段紧接着发生EP-La Ni(n)a事件).对于EP-ElNi(n)o,在华北、华南、长江和黄河(简称两河)之间及两河的上游地区,E-W与W-E衰减阶段夏季降水呈现完全相反的异常分布特征.E-W衰减阶段夏季两河之间及上游地区偏旱的可能性显著增大,华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长江以南略偏多;而W-E衰减阶段夏季,两河之间及上游地区降水偏多,降水异常大值中心主要位于沿江地区,华南大部和华北地区降水明显偏少.对于CPEl Ni(n)o的3种衰减方式:夏季降水异常大值带在S衰减方式下主要位于黄河和淮河之间;在P方式衰减时,出现在长江流域;而在A型衰减时,主要位于黄河下游地区.S和A衰减方式下,东北大部尤其东北北部降水偏少,而处于P衰减时,东北大部降水明显偏多;在西南地区,S衰减时夏季降水总体偏多,A衰减时情况相反;在西北北部地区,A衰减时偏旱,而S和P衰减时降水总体偏多.不同的衰减方式均对应不同的降水异常空间分布,区分衰减型使得两类ElNi(n)o次年我国夏季降水异常显著区的分布范围和信号强度均较未区分衰减型时有较好的改善,为我国汛期降水短期气候预测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两类El Ni(n)o、不同衰减型、演变特征、夏季降水
39
P732.6(海洋基础科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课题——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暖池的结构特征、变异机理和气候效应”2012CB417403
2017-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