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中的底栖有孔虫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253-4193.2013.06.010

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中的底栖有孔虫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

引用
通过对中国第1~4次北极考察在西北冰洋采集的表层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丰度及其优势种分布特征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综合研究发现,楚科奇海区低的底栖有孔虫丰度主要受较高的陆源物质输入的稀释作用影响;楚科奇海台和阿尔法脊较高的底栖有孔虫丰度主要受到暖而咸的大西洋中层水的影响;受碳酸钙溶解作用影响的门捷列夫深海平原和加拿大海盆底栖有孔虫丰度较低,并且水深3597 m的站位出现了似瓷质壳的 Pyrgo williamsoni和Quinqueloculinaorien-talis ,说明该区的CCD深度大于3600 m。根据底栖有孔虫7个优势属种的百分含量分布特征可以划分出5个区域组合:南楚科奇海陆架-白令海峡组合以优势种 Elphidium excavatum 和Buccella f rigida为特征,可能反映受白令海陆架水影响的浅水环境;阿拉斯加沿岸-波弗特海组合以优势种 Florilus scaphus和 Elphidium albiumbilicatum 为特征,可能反映受季节性海冰融化,低盐的阿拉斯加沿岸流以及河流淡水输入的低盐环境;大西洋中层水组合以优势种Cassidu-lina laev igata为特征,可能反映高温高盐的大西洋中层水影响的环境;北极深层水组合以优势种 Cibicides w uellerstor f i为特征,可能反映水深大于1500 m低温高盐的北极深层水环境;门捷列夫深海平原组合以优势种 Oridorsalis umbonatus为特征,可能反映低营养的底层水环境。

底栖有孔虫、空间分布模式、古环境、表层沉积物、西北冰洋

Q958.8;PT36.21(动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030859;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2012年度北极海域海洋地质考察CHINARE2012-03-02;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水[2012]01-011-05。

2013-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96-11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海洋学报(中文版)

0253-4193

11-2055/P

2013,(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