酞菁铜/氟代苯基苝酰亚胺复合材料的聚集态结构及光伏性能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0567-7351.2007.22.017

酞菁铜/氟代苯基苝酰亚胺复合材料的聚集态结构及光伏性能

引用
利用真空共沉积法将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2,4-二氟代苯基苝酰亚胺(D24DFPP)和传统的有机p型材料酞菁铜(CuPc)复合,并制成结构为ITO/CuPc/Composite Layer/D24DFPP/Al的光伏器件,测试表明,这种含有两种半导体分子复合结构的光伏器件的效率比传统双层器件要高,并且随复合层中两种材料比例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趋势.UV-Vis,XRD和AFM等表征手段证明,这一现象可以用不同复合比下复合层聚集态结构的不同来解释:两种有机半导体分子在复合后形成微相分离的结构,当两种分子含量接近时,相分离微区最小,给受体分子接触面积最大,因而电荷分离效率最高;当其中一种分子含量占优时,相团聚和相分离倾向增大,电荷分离效率降低,因而光伏转换效率下降.此外,复合层厚度对转换效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当光吸收和载流子扩散因素达到最佳平衡时,光伏性能得到最优化.

氟代苝酰亚胺、聚集态结构、光伏器件、微相分离

65

O6(化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25312;50520150165;50433020

2008-03-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604-261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化学学报

0567-7351

31-1320/O6

65

2007,65(2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