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5-281X.2002.01.011
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海外、香港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评审结果简况(化学科学部)
@@ 近几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受理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书的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2001年共受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书99项(1999年64项,2000年80项),受理海外、香港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36项(1999年 20项,2000年30项).在同行专家通讯评议基础上,学部择优推荐30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者和11名海外、香港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申请人到会答辩,化学科学部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专业评审组专家就申请者的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拟开展的研究工作设想及科学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评议,投票遴选出资助候选人. 最后,经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评审,化学科学部共有19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资助强度为80万元,年限为4年;有7人获得海外、香港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资助,资助强度为40万元,年限为3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化学领域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者中有3名女学者,这是该基金实施以来化学科学部女青年科学家获年度资助者人数的最高记录. 此外,经过评审,化学科学部1998年度的1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者中有13名获得延续 1年的资助,强度为20万元.现将获资助者情况简要介绍如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获资助者(19人)
于吉红女,博士,吉林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分子筛的研究,在分子筛及微孔化合物的合成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完成了许多高水平的研究工作. 马光辉女,博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在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技术中取得了为国内外同行所认可的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一系列的独特技术,该领域涉及高分子合成与生物化工的交叉领域,申请者所取得的成就将在药物控释与生物酯的固定化领域有重要意义. 马於光男,博士,吉林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有机发光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器件物理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王官武男,博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多年来在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氦-3核磁共振研究方面均取得突出的成绩.
朱利中男,硕士,浙江大学教授.在环境污染化学、环境分析化学和污染控制化学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性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朱晓晴男,博士,南开大学教授.在烟酰胺辅酶反应机理及一氧化氮的生物有机化学等研究方面皆取得了优良的成果.
江雷男,博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在纳米材料的化学制备和理论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
吴凯男,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利用现代表面科学的技术和手段,从事两相界面上的分子吸附、反应、离子迁移以及过程中的表面结构变化研究.通过多年努力,采用其开创的离子束 "软着陆"技术,首次测量了离子在液体界面中迁移的能量变化,并有重大发现.
吴骊珠女,博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多年来在光化学反应的疏水和疏酯作用,利用微反应器提高化学反应的选择性,超分子体系中的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等方面,做出了许多非常有意义的成果.
李伯耿男,博士,浙江大学教授.从事聚合物反应工程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不同于高分子化学和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独特思考,在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的乳胶粒数分布等主要工程应用基础的科学问题中进行了大量工作,在此基础上所发展的一些关键技术在工程上应用产生了重要效果.
李景虹男,博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电化学研究,在自组装膜界面电子转移及其计算机模拟、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研究,生物试样的电化学检测等诸多方面做出很有成效的工作.在合成新型钛化合物提高燃料电池寿命、创造燃料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单次充电行驶的新纪录等方面均取得了成功.
陈政男,博士,武汉大学教授.在国外长期从事电化学和材料科学中前沿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在熔盐电解固态金属氧化物提取金属和合金的研究方面,居学科领先地位.
陈乾旺男,博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无机材料化学方面研究,主要成果有:将水热合成技术发展为一类薄膜外延生长法;高质量发光多孔硅的制备及生命起源高压下羧酸和氨基酸的合成等.
周鸣飞男,博士,复旦大学教授.利用低温基质隔离红外吸收光谱量化计算,研究激光烧蚀过渡金属和化合物产物的活性粒子和小分子的反应,发现了一些新的反应中间体和自由基以及一些未见报道的反应通道,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
林金明男,博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研究员.在毛细管电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子识别功能材料的合成以及活性自由基的化学发光研究,特别是设计应用分子印刷高分子填充毛细管电色谱分离手性异构体的方法,在柱合成分子识别高分子的新技术方面做出突出的成绩.
夏兴华男,博士,南京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固/固、液/液界面结构、表征、纳米电化学方面的研究,研究了界面吸附、催化纳米加工及硅化学刻蚀和传感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有新意的成绩.
徐南平男,博士,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无机膜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徐柏庆男,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在SO4-ZrO2超强酸和酸碱双功能催化及催化剂制备研究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
高松男,博士,北京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分子磁体材料"研究,特别在4f-d异核体系的结构和磁性,多金属簇合物磁性及超分子组装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二、海外、香港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
获资助者(7人)
王苏宁女,博士,加拿大皇后大学教授.合作者,吉林大学陈接胜教授.申请者在材料的设计、合成及表征方面有较深造诣.在星形有机分子的合成及其作为传感器的应用方面,主族元素配合物、镧系元素配合物、过渡金属化合物、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申请者在固态铝的核磁共振光谱学、超分子组装体、分子磁学及超导前驱体方面做过一定前期工作.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香港、学者、合作研究、评审结果、化学科学部、博士、高分子、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资助强度、合成、技术、材料、申请者、应用基础、成果、化学研究、电化学、成绩
14
G31;N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