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程序正义研究及其启示
多年来,程序正义一方面作为法治的基础性原则受到学界重视和强调,另一方面关于程序正义在中国特定社会环境中能起到多大作用的质疑也不绝于耳,双方形成了可称之为“程序正义普遍性问题”的理论争议.这一理论问题在我国实践中常涉及到“程序失灵”的现象.“主观程序正义”的研究为回答“程序正义是否具有普遍性”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揭示了被称为“挫败效应”的程序失灵发生机制,即在人们对制度整体不信任的情况下,表面上的程序正义反而更令人们不满意.关于“挫败效应”的研究,对于分析我国当前实践中公共决策领域的“参与疲劳”、司法公信力建设等,均有参考价值;对于程序正义理论体系建构和相关制度的建设,也有启发意义.
主观程序正义、正当程序、程序失灵、挫败效应
40
D925.2;D630.1;C91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FX025
2018-12-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11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