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保安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演变及其构建机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8307/2023.0433

近三十年保安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演变及其构建机制

引用
保安湖是江汉湖群的一个典型浅水湖泊.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保安湖面临多重人类压力影响,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历史上曾开展过数次的保安湖底栖动物调查,但有关群落结构的长期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改变的认知仍为空白.本研究基于30余年(1986-2019)的多次调查数据,探索保安湖底栖动物的群落演变规律及其群落构建机制.研究共记录保安湖底栖动物5门10纲25目49科110属170种(历史记录154种,现场调查51种).总物种数由1992年的107种降为2019年的51种;平均密度由1992年的433 ind./m2增加到2019年的2177.6 ind./m2;平均生物量由2001年的160.6 g/m2降低为2019年的26.7 g/m2.优势种在1987年有寡毛类、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多个类群,其后逐步演变为现阶段少数几种耐污的寡毛类和摇蚊类,如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等,而多年生大型软体动物衰退明显.PERMANOVA和SIMPER分析结果表明,2001和2019年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不同时期特征种差异较大.近20年间,底栖动物群落构建机制发生变化,主要驱动力由环境过滤(2001年)转变为中性过程(质量效应)(2019年).现阶段(2019年),不同季节的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春冬两季的物种数、密度以及生物量均大于夏秋两季,但不同季节的特征种相似.同时,群落构建的关键因子及驱动机制在不同季节间也存在一定差异,除秋季外,其他季节的空间因子解释率均大于环境因子解释率.

浅水湖泊、保安湖、富营养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演变、驱动机制

35

Q958.1;Q178;X174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生态文明特色研究所服务性项目;湖北省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观测评估项目

2023-07-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397-1407,中插17-中插2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湖泊科学

1003-5427

32-1331/P

35

2023,35(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