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洞庭湖季节性淹水和植被类型对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
植被类型及淹水带来的干湿交替过程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原状土柱模拟实验,模拟西洞庭湖水文节律变化对不同土壤植被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植被土壤类型(芦苇湿地、灰化苔草湿地和刚砍伐的杨树林湿地)在季节性淹水条件下的CO2、CH4和N2 O的排放通量变化,并探讨了在水位变化的情况下,不同植被土壤类型对全球增温潜势的贡献.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文条件下,芦苇湿地的CO2排放通量均显著高于苔草和杨树林湿地;淹水过程导致3种植被类型覆盖湿地CO2排放通量显著降低,甲烷排放通量升高,其中芦苇湿地CH4排放通量升高显著,苔草和杨树林湿地CH4排放通量升高不明显;水文变化及植被类型对N2 O排放通量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对全球增温潜势的贡献为:芦苇>杨树林>苔草,分别为16191.3、3405.6和1883.1 kg/hm2.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西洞庭湖湿地恢复过程中,不再人为增大芦苇湿地面积,将杨树林湿地恢复为苔草湿地,更有利于降低湿地恢复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气体、干湿交替、植被类型、洞庭湖、全球增温潜势
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0-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726-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