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流域刀鲚(Coilia nasus)生态表型的划分
长江流域是我国刀鲚(Coilia nasus)分布的重要水域.传统意义上认为,刀鲚存在长颌鲚和短颌鲚2种表现型,其上颌骨的长或短是区分刀鲚溯河洄游、淡水陆封(湖鲚)和淡水定居3种生态型的关键外形指标.然而这种主观分型经验尚需要野外调查数据验证.本研究基于以往研究所获溯河洄游和淡水栖息刀鲚不同的耳石微化学图谱技术,首先对采集自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的刀鲚群体共566尾个体有无溯河洄游“履历”进行了分析确认;再对其上颌骨长、头长、全长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长颌鲚、短颌鲚在早期发育阶段,长、短颌特征分化并不明显.当发育至幼鱼阶段时,前者上颌骨长会长于头长;而后者全生活史过程中上颌骨长均短于头长.发育至幼鱼阶段可能是刀鲚长、短颌鲚分型的临界生活史阶段.此外,长颌鲚中同时存在溯河洄游和淡水定居两种生态型个体,其上颌骨长/头长比值(S/H)分别为1.170±0.075和1.165±0.064,两者S/H比值与形态上同为长颌的湖鲚比值(1.178±0.087)无显著性差异.短颌鲚亦同时存在溯河洄游和淡水定居两种生态型个体,两者的S/H比值分别为0.922和0.918±0.062,与上述3类长颌鲚的S/H比值均差异极显著.因此,建议把长江干流及太湖、鄱阳湖、洞庭湖等水域内3种传统生态型的刀鲚细分为溯河洄游型、淡水定居型长颌鲚,溯河洄游型、淡水定居型短颌鲚以及陆封型湖鲚5种生态表型.
刀鲚、短颌鲚、湖鲚、上颌骨、长江流域、生态表型
32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20-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51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