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下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2009年6月(丰水期)、11月(枯水期)和2010年4月(平水期)对赣江下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柄动物3门15科25种.结果表明,赣江下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生物密度最大值( 145.9±81.8 ind./m2)出现在6月,最小值(89.6±15.9 ind./m2)出现在4月;生物量的变化则相反,最大值(90.1±25.4 g/m2),出现在4月,最小值(62.9±20.9 g/m2)出现在6月;干流的生物密度在6月、11月和4月均明显高于支流,而生物量在11月低于支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性指数(J)在6月、11月和4月的时间尺度上以及干流、支流的空间尺度上均出现明显的变化,在11月份,这3类指数均表现为最高,6月则均为最低;干流的H’和D在6月和4月均低于支流,而J在这3个时间段内则均是支流高于干流,表明支流大型底柄动物的群落结构较干流更为多样、均匀和稳定.H'和D的结果表明赣江下游流域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干流的污染程度较支流更为严重.
赣江下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水质生物学评价
24
P51;X83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08ZX07526-008
2012-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9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