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和BRAF基因突变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3-5412.2019.06.019

33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和BRAF基因突变分析

引用
目的 总结分析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BRAF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突变基因BRAF在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的突变情况,并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点、预后的关系.结果 33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中位年龄61岁;中位肿瘤直径2.6 cm;肿瘤部位:鼻腔6例,足底8例,皮肤14例(包括颞部、头皮、拇指、膝内侧、手、手背、前胸等部位),食管2例,直肠2例,外阴1例;临床分期:Ⅰ~Ⅱ期18例,Ⅲ~Ⅳ期15例;术后局部复发7例;有远处转移8例;肿瘤细胞可见黑色素9例.25例行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HMB45、Mela-nA)、S-100及Vim的免疫组化检测,其中5例行SOX-10的免疫组化检测,检测结果示:23例HMB45阳性,23例MelanA阳性,23例S-100阳性,25例Vim阳性,4例SOX-10阳性.BRAF基因的突变率为18.0%,其中86.0%为V600E突变.6例非慢性阳光损伤型的BRAF突变率高达85.7%,而10例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及17例慢性阳光损伤型中均未见BRAF突变.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远处转移与否关系密切(P均<0.05).结论 BRAF基因突变在黑色素瘤患者中较为常见,这为BRAF抑制剂在黑色素瘤患者中的个体化靶向治疗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恶性黑色素瘤、BRAF基因、基因突变

32

R739.5;R730.4(肿瘤学)

2020-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27-52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肿瘤基础与临床

1673-5412

41-1383/R

32

2019,32(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