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869/j.issn.100-8551.2017.01.0135
不同株高类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产量差异及其形成机理
为了探究不同株高类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产量差异及其形成机理,以株高S型(株高<135cm)、M型(株高140 ~150cm)、H型(株高>155cm)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为试验材料进行2年试验,比较不同株高类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叶面积动态、光合势与粒叶比以及冠层结构等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与株高S、H型相比,M型增产21.26%和30.50%,结实率高,千粒重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到拔节期,M型茎蘖数增长较为缓慢,拔节后群体茎蘖数下降平缓;抽稳前,M型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较小,抽穗到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大,达10.51t·hm-2;抽穗至成熟期,M型单茎鞘重呈“V”型变化,最大输出量、最大输出率以及最大转化率均以S型最大,表观输出量、表观输出率、表观转化率均以M型最小;结实期,M型叶面积衰减缓慢,光合势、粒叶比较高.与S、H型相比,M型上3叶长宽大小适宜,叶片受光姿态良好,群体的冠层透光性好.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株高适宜的M型在较大库容的基础上,依靠合理的冠层结构和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中后期拥有较强的光合物质生产与转运能力,保持库容流的稳定性,促进库容的充实,最终实现高产.本研究结果对籼粳杂交稻株高性状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株高、产量、形成机理
3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16B03,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2013394
2017-03-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3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