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869/j.issn.100-8551.2015.11.2184
不同耕作方式对春小麦田土壤水分过程的影响
为明确传统翻耕(CT)、垄作沟灌(FRB)、固定道保护性耕作(PRB)和固定道平作(ZT)4种耕作方式的蓄水保墒作用,研究了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水分动态和贮水消耗特征以及灌溉后水分再分布过程.结果表明:与FRB相比,PRB 0~ 20cm土壤体积含水量在播前、拔节、抽穗和灌浆分别高出8.9%、7.5%、24.7%和17.4%.与CT相比,ZT 0~ 20cm土壤体积含水量在播前、拔节、抽穗和灌浆分别高出15.2%、3.6%、11.6%和4.6%.春小麦播种-拔节和拔节-抽穗是水分损失的2个关键阶段.播种-拔节期PRB和ZT处理水分损失最高,拔节-抽穗期FRB和CT土壤水分损失最高.0~ 20cm表层,抽穗后FRB和CT土壤贮水消耗高于PRB和ZT,但20cm以下结果相反.FRB垄床水分主要依赖垄沟水分的横向入渗补充,而PRB处理垄沟水分的垂直入渗和横向入渗能力都较强,垄床在100cm处形成含水量高值区.与FRB相比,PRB沟灌水分易于以侧渗形式补充垄床水分,在作物生长关键期能保证土壤水分供给,达到保墒节水的目的.在灌区连续多年采用平作和垄作固定道耕作后,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本试验为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水分高效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固定道耕作、土壤水分、再分布、干旱绿洲灌区、春小麦
29
中澳国际合作项目SMCN/2002/094,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GNCX-2014-35
2015-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184-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