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花后可溶性糖形成积累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1869/j.issn.100-8551.2015.06.1165

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花后可溶性糖形成积累的影响

引用
为了研究寒地粳稻的最适插秧密度,本试验以寒地粳稻品种东农425和东农427为试验材料,设置12个插秧密度处理:D1(35 cm×16.7 cm)、D2(30 cm×16.7 cm)、D3(35 cm×13.3 cm)、D4(25cm×16.7 cm)、D5(30 cm ×13.3 cm)、D6(35 cm ×10 cm)、D7(25 cm ×13.3 cm)、D8(30 cm ×10 cm)、D9(25 cm ×10cm)、D10(35 cm ×6.7 cm)、D11(30 cm×6.7 cm)、D12(25 cm×6.7 cm),研究了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地上各部分可溶性糖形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花后天数的增加,东农425和东农427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茎秆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下降又有少量回升趋势.随着插秧密度升高,东农425和东农427叶片、茎秆、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而密度过高反而下降;东农425叶片、茎秆可溶性糖含量在D6处理下达最大值,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在D5处理下达最大值,东农427均在D3处理下达最大值;东农425茎秆可溶性糖的输出量、输出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在D4、D6、D9处理下达最大值,而东农427分别在D2、D3、D3处理下达最大值;抽穗期和成熟期叶片、茎秆、籽粒单位土地面积可溶性糖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本试验探讨了寒地粳稻叶片、茎杆、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产量的关系,为寒地粳稻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寒地粳稻、插秧密度、可溶性糖

29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013BAD20B04,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2011BAD35B02-01,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2011BAD16B11

2015-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65-117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核农学报

1000-8551

11-2265/S

29

2015,29(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