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366/j.cnki.1000-2359.2023.04.10
污染环境犯罪刑事治理模式的理论省思与范式建构
《刑法修正案(八)》和《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污染环境罪条文所作的修正,体现出我国环境犯罪治理理念已经从事后惩罚主义转型为事前预防主义.污染环境罪的法益定位、行为构造与罪过形式等三个存在重要争议的问题并非纯粹理论问题,同时影响着污染环境罪司法认定.污染环境罪的法益是人类本位的生态法益,犯罪形态为抽象危险犯,主观罪过为故意.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刑法机制,而刑法机制和其他法律机制同属法治系统的组成部分,法治系统中各关联要素之间既有功能区分又有价值连接.行政法强调事前的危险防御或风险控制,民法的功能则在于事后的损害填补.建构污染环境罪的刑事治理机制,需要在法秩序统一视野下审视刑法机制与行政法、民法等部门法机制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部门法的功效,以形成层次分明、轻重有序、宽严适中、效果显著的污染环境犯罪的法律治理机制.
污染环境罪、治理理念、生态法益、刑行衔接、刑民共治
50
D922-683(中国法律)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22EFX003
2023-08-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