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366/j.cnki.1000-2359.2018.05.024
神圣性德育的内核、机制与途径
道德心理研究越来越关注神圣性的作用,逐渐厘清了神圣性的两个相对独立的维度:宗教性和精神性.宗教性是神圣性的外化表现之一,与道德行为无必然关联,甚至可能带来诸如外群体歧视等消极效应;而精神性则是神圣性内化的精神内核,成为一种内部需求和体验,是道德行为的决定性因素.道德心理研究还对神圣性德育效应的心理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因果观发展了道德认知,超越了眼前利益,体现出超越性的道德智慧;敬畏感发展了道德情感,通过与神圣力量的一体化,超越了世俗情欲,产生强大的道德行为动力;监视感发展了道德意志,形成了自律和自觉的道德品质.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性内核与心理机制,有助于发挥神圣性在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也是中国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道德教育、神圣性、精神性、道德心理学
45
B82-055(伦理学(道德哲学))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82400410516
2018-10-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4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