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的知觉模式与现代诗歌——以梁宗岱和卞之琳为例
知觉模式是主体组织知觉材料的方式和潜在框架,在中国现代文学生成过程中,知觉模式是重要同时也容易被忽略的因素.随着包括电影在内的新的视觉呈现方式、展示技术等的影响和塑造,变化的知觉模式参与构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呈现方式和想象空间.回到知觉模式正发生变化的现代文学创生期,能够捕捉到其中的转折痕迹.梁宗岱和卞之琳呈现出过渡期特有的两种有着根本差异的知觉模式,梁宗岱坚守古典知觉模式:有着认知雄心的主体试图将分散的对象综合为统一的整体,力求接近情感、哲思、宇宙深层中永恒的“脉搏”、节奏;卞之琳则典型地体现了现代知觉模式的特点:消散的主体,面对着破碎、纷杂的空间、时间等片段化知觉经验,从电影等新的技术形式中汲取资源,已然放弃了追寻能够把握整体的节奏,代替的是“视线的戏剧”——一种介于传统戏剧和个人冥想之间的新诗形式.
知觉模式、新诗形式、脉搏、视线的戏剧
41
I206.6
2014-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