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765/j.cnki.1673-7148.2021.04.006
太原市冬季一次霾和沙尘"混合型污染"过程天气成因分析
2018年11月22日—12月5日太原市冬季出现一次历时14天的"非典型性"污染过程.通过对该时段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气象监测数据、环流形势、垂直扩散条件及后向轨迹进行分析,并采用二分K均值算法对后向轨迹聚类.结果发现,此次历时较长的混合型污染过程分为"霾—沙尘—霾—沙尘—霾"五个阶段,整个污染天气过程平均能见度为7.8 km,天气现象肉眼难以分辨.形成此类污染过程的原因是冷空气较弱,近地面大气层结稳定,冷空气对污染物的清除作用有限,同时携带沙尘到达地面,导致霾和沙尘的交替出现.整个污染过程期间的后向轨迹分为4类,以PM10污染为主的沙尘天气影响轨迹(2类轨迹)移动速度(10.5 m/s)高于以PM2.5污染为主的霾天气轨迹移动速度(1、3、4类轨迹,移动速度分别为2.7 m/s、2.9 m/s、7.0 m/s).从后向轨迹空间特征来看,在垂直方向上出现先下沉再抬升的运动过程,对应首要污染物为PM2.5的霾天气.污染过程期间在霾天气时段,SO2和NO2与PM2.5具有协同变化趋势;在沙尘阶段,随着PM10浓度暴发式增长,上述气态污染物浓度快速下降.
混合型污染;PM2.5/PM10;后向轨迹;霾;沙尘
44
X513;P458.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气象局重点项目
2021-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