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二叠系玄武岩储层微粒运移损害机理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四川盆地二叠系玄武岩储层微粒运移损害机理研究

引用
为明确玄武岩微粒运移潜在损害因素,弄清损害程度及其损害机理,通过对火成岩天然和露头岩心的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等测试,结果表明,玄武岩天然与露头岩样的矿物组成、微观构造相近,都主要发育微纳米级溶蚀孔缝,但露头岩心较天然岩心物性略差,平均孔隙度2.79%、平均渗透率0.00333 mD;启动流速测试微粒运移的临界流速为1.5~7 mL/min,与岩心孔隙度有一定正相关性,相关系数0.7;正向和反向岩心流动测试结果表明,正向流动时微粒堵塞喉道,形成较坚实的桥堵,反向流动时难以冲解;岩心换向流动实验表明,玄武岩存在双向微粒运移,最终建立起桥堵与解堵的平衡;核磁共振在线监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驱替流速逐渐增加,岩样微孔占比平均增加15.57%,大孔占比平均减少20.66%,微粒将大孔隙堵塞或切割成了更多的小孔.微粒运移对玄武岩储层造成的损害程度较严重,是重要的损害机理之一.

玄武岩、微粒运移、潜在损害因素、损害机理、岩心流动测试

39

TE258(钻井工程)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9ZD01-05

2021-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03-41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河南科学

1004-3918

41-1084/N

39

2021,39(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