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更新世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层层序再分析及新构造运动新认识
普遍认为珠江三角洲存在上、下两个海侵—海退旋回,对下旋回有30~50 ka(MIS3)和约120 ka(MIS5)之争.通过近1万个钻孔资料,提取了20余个典型钻孔岩心数据,运用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等方法,重新划分了层序及沉积相,并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进行对比,识别出SB3(基岩深度风化壳)、SB2(花斑黏土层2)和SB1(花斑黏土层1)等层序边界,分别对应于MIS6,4(或4~2),2等3次低海面期,并将三角洲沉积分出下、中、上3层.认为250 ka以来珠江三角洲最大平均下沉速率约为0.34 mm/a.下沉前,为星罗棋布的低矮山地+宽阔台地+"过路河"的亚热带准平原地貌景观,掀斜下沉后,被厚度不等的晚更新世以来松散沉积层覆盖.
珠江三角洲;层序地层学;新构造;海面变化;深海氧同位素阶段
41
P511.2(动力地质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广东省引进人才创新团队
2021-1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