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0104.2001.02.181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观察和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急骤,后遗症多,复发率高,致残率高。以往多采用维脑路通、脉通等扩血管药物和神经营养剂等治疗,疗程长、作用缓、瘫痪肢体恢复缓慢。近年来,采用尿激酶早期冲击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取得了满意效果,治疗后患肢肌力恢复好转明显,现将临床护理中的一些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46例均为住院病人,均为发病6h以内入院。意识清醒,有突然肢体瘫痪体征,经CT检查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及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以外的全身疾病,特别是有出血倾向的各种疾病。其中男34例,女12例;腔隙性梗塞18例,局灶或多灶脑梗塞26例,脑干梗塞2例;年龄36~68岁,平均52岁。
1.2 方法
溶栓前首先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15min完毕,必要时再给速尿60~100mg加糖静注,然后给予尿激酶50万单位加盐水20ml缓慢静注冲击治疗,并续点尿激酶10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200ml,每分钟45滴左右。同时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血压高者可给心痛定1片舌下含服或利血平0.5mg肌注。
2 结果
溶栓治疗后,绝大多数病人有明显的患肢肌力的恢复和好转。本组病人显效37例,占80%,有效6例,占13%,无效3例,占7%。观察期内仅有一例病人溶栓后出现耳垂采血常规针眼流血不止,经处理后止血。
3 观察和护理
3.1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血压、脉率及呼吸的变化,尤其是注意血压的变化。因为血压过低会造成脑灌流不足,血压过高会引起颅内出血。若发现病人意识由清醒逐渐转入昏迷,或相应症状体征加重,血压继续升高,需立即停止溶栓,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2 护士应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及主要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如注射局部出血,皮肤粘膜出血,牙龈出血、血肿、瘀斑、黑便血尿、上消化道出血等,尤其注意有无继发颅内出血。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等。发现出血倾向,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3 脑梗塞病人均为急性发病,清醒者精神及心理负担重,唯恐日后留下后遗症,往往表现出抑郁、烦躁不安、焦虑,这种紧张的心理会使病人的心率、血压发生波动而影响治疗。为此,我们应耐心做好安慰、解释或疏导工作,同时,向他们讲解有关健康知识,使他们了解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消除思想顾虑和悲观情绪,以取得病人合作,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
4 讨论
尿激酶是纤维溶解酶原激活物,能激活体内纤溶酶原转为纤溶酶,从而水解纤维蛋白使新形成的血栓溶解。其临床疗效高、起效快、及早用药可提高疗效。因此,时间就是生命,如果病人发病6h之内赶到医院,明确诊断、医生给予及时、充分的溶栓治疗,护士给予精心的护理,每年可避免很多病人致残瘫痪,减轻了家庭、社会及个人的负担。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护理
24
R473.5(护理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