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视野和托尔斯泰经典的重读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7-4937.2008.03.009

中国文化视野和托尔斯泰经典的重读

引用
多年来,我国对托尔斯泰著作的理解主要基于俄国和欧美文化立场的阐释.而这些阐释的不足就在于对托尔斯泰一生东方走向的精神探索,对托尔斯泰与东方、特别是与中国文化思想的认同和共识缺乏重视.而这恰恰正构成托尔斯泰一生精神探索和创作的重要特征.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写作动因、主题和书名含义.过去多从社会宏观的外在动因进行说明,缺乏对托尔斯泰的"具体历史性"思考,没有顾及托尔斯泰长期精神探索的东方走向.在他否弃了西方的进步观念之后,试图在俄国民族文化传统(和平)中寻求一种可以对抗滚滚而来的西方文明(战争)的力量.这就是<战争与和平>这一书名具有的深刻内涵.而从托尔斯泰东方走向传统文明的视角,就会清楚地看出<安娜·卡列尼娜>整篇小说的拱形结构的意义.两组几乎表面无关的情节线索,形成东西方两种文明中人的不同境遇和命运的排列的鲜明对照,把两位同样可爱的主人公(安娜和列文)引向不同的结局.对小说题词"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的解读,不再是从安娜不能容于原来的上流社会等这些"来自人们"的"惩罚",寻找安娜毁灭的原因.安娜的惩罚来自上帝,这上帝就是托尔斯泰心目中一种类似天道的冥冥之中永存的法规.关于<复活>书名的辨析和超越的路径,也可以从中国文化思想加以诠释.在以基督教的关键词"复活"命名的故事中,缺乏的恰恰是基督教文化的情节内涵:讲述的不是基督教式的通过罪与罚的炼狱、蒙受神恩救赎而复活,而是像中国人那样的良心发现和弃恶从善.基督教的复活变成了中国人的"复性",也就是孟子的所谓"求放心".这不是一种靠神恩和救赎的复活之路,而是中国人所走的自力提升、"内在超越"的道路.

中国文化视角、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东方走向

G115(世界)

2008-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7-3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黑龙江社会科学

1007-4937

23-1407/C

2008,(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