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锌颗粒对人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6241/j.cnki.1001-5914.2017.04.009

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锌颗粒对人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

引用
目的 探讨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ZnO颗粒对人肝癌(HepG2)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别暴露于含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200 μg/ml纳米二氧化硅、纳米ZnO颗粒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24h.检测细胞活性及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纳米二氧化硅及25~200 μg/ml纳米ZnO染毒组HepG2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ZnO染毒HepG2细胞的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与相同浓度纳米二氧化硅相比,50~200 μg/ml纳米ZnO染毒组HepG2细胞的存活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纳米二氧化硅及纳米ZnO染毒组HepG2细胞上清液中LDH的活力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ZnO染毒浓度的升高,HepG2细胞上清液中LDH的活力均呈上升趋势.与相同浓度纳米二氧化硅相比,各浓度纳米ZnO染毒组HepG2细胞上清液中LDH的活力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纳米颗粒均可对HepG2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且纳米二氧化硅比纳米ZnO颗粒的细胞毒性作用更强.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纳米ZnO颗粒、细胞毒性

34

R994.6(毒物学(毒理学))

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立项科研课题2014-265;2016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201610222049

2017-08-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17-32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环境与健康杂志

1001-5914

12-1095/R

34

2017,34(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