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和微米级二氧化硅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纳米和微米级二氧化硅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影响

引用
目的 探究可吸入纳米细颗粒物对人体表面正常菌群的生物活性效应.方法 将表皮葡萄球菌悬液分别加入含终浓度为0(对照)~400 μg/ml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的培养基培养4、24和48 h.测定表皮葡萄球菌的存活率、形态、膜通透性变化,同时对作用前、后的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在50~400 μg/ml二氧化硅暴露范围内,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暴露表皮葡萄球菌的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纳米二氧化硅暴露组细菌存活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米二氧化硅对表皮葡萄球菌存活率的抑制无统计学意义;400 μg/ml纳米二氧化硅暴露组细菌数目减少,菌体皱缩,400 μg/ml微米二氧化硅暴露组菌体轻微凹陷.随着暴露剂量和时间的增加,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暴露表皮葡萄球菌培养液中Ca2+和K+浓度均呈上升趋势.与微米二氧化硅暴露组比较,大于100 μg/ml纳米二氧化硅组培养液中K+浓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2+浓度的升高仅在400 μg/ml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表皮葡萄球菌与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作用后均有新峰出现,分别位于波数2 961 cm-1、2 929 cm-1、1 545 cm-1和1 452 cm-1、1 401 cm-1.结论 纳米二氧化硅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强于微米二氧化硅,纳米和微米二氧化硅暴露同表皮葡萄球菌均存在界面作用效应.

纳米二氧化硅、微米二氧化硅、表皮葡萄球菌、膜通透性、界面作用

31

R117(卫生基础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1130746

2014-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6-1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环境与健康杂志

1001-5914

12-1095/R

31

2014,31(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