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198∕j.issn.1001-6929.2017.03.89
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根际微团聚体Cd形态转化的影响
为明确生物质炭对土壤Cd形态分布的团聚体机制,采用盆栽试验,以秸秆生物质炭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秸秆生物质炭对Cd在不同粒级微团聚体中的富集以及根际、非根际微团聚体Cd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Cd进入土壤后,主要分布于土壤不同粒级微团聚体中且随粒级减小而增加,富集顺序由大到小为<0.01、0.05~0.01、0.25~0.05、>2 mm.添加生物质炭后显著降低了Cd在不同粒级微团聚体中的富集系数(P<0.05).与对照相比,>2、0.25~0.05、0.05~0.01、<0.01 mm粒级微团聚体土壤对Cd的富集系数分别降低了0.04~0.16、0.04~0.15、0.07~0.17、0.06~0.21.不同处理下,根际、非根际土壤不同粒级微团聚体中Cd主要以残渣态为主且向小粒级团聚体(<0.01 mm)富集,其中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Cd的含量(以质量分数计)及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于根际、非根际不同粒级微团聚体各形态中有机结合态Cd,与对照相比,在Cd1B10处理下,分别于<0.01、0.05~0.01 mm微团聚体中的降幅最高,达49.5%、62.3%;对于残渣态Cd,在Cd1B10处理下,分别于0.25~0.05、0.05~0.01 mm微团聚体中的降幅最高,达19.8%、20.5%,但各处理下残渣态Cd占比趋于上升,最高占比分别达74.0%、78.2%.表明 Cd 进入土壤后主要转化成了残渣态,土壤中 Cd 的生物有效性降低,其中,当 Cd 污染程度(1 mg∕kg)较低、生物质炭施用量(10 g∕kg)最高时,该效果达显著水平.研究显示,施用高量(10 g∕kg)生物质炭能够降低土壤不同粒级微团聚体中各形态Cd的含量,并且Cd污染程度越低、粒级越小,降低效果越显著.
生物质炭、Cd污染土壤、根际微团聚体、Cd形态
31
X53(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349;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No.2013FB043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301349;Application of Basic Research Project in Yunnan, China2013FB043
2018-04-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5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