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N20产生途径及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671/j.hjkxxb.2022.0081

淮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N20产生途径及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研究

引用
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全球约60%的人为N2O排放来自农业土壤.虽然已知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是土壤N2O产生的主要过程,但N2O产生的关键生物学机制以及其调控环境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仍然难以预测.本研究选取安徽省亳州市冬、夏两季农田垂向土壤(0~200 cm)为研究对象,通过乙炔抑制法、15N-18O同位素示踪技术分别测定了N2O产生潜势及产生途径,并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不同N2O产生途径中功能基因的丰度变化以解析农田土壤N2O产生的微生物机理.结果显示,在空间尺度上,表层土壤(0~20 cm)是N2O产生热区,其N2O产生潜势最高,为(0.364±0.048)ng?g1-·h-1.硝化和反硝化潜势均在表层土壤达到最高.在时间尺度上,冬季(15℃)是N2O产生热时,冬季样品N2O产生潜势显著高于夏季样品,分别为(0.198±0.007)和(0.057±0.009)ng·g-1·h-1.总体而言,硝化过程是农田土壤N2O产生的主要来源,其中,硝化细菌反硝化过程(ND)对N2O产生的贡献率最高,为52%,而硝化细菌硝化过程(NN)和硝化反应偶联的反硝化过程(NCD)的贡献率分别为24%和0.统计分析表明,农田土壤N2O产生、硝化及反硝化潜势与理化性质(MC、pH、TN)和功能基因相对丰度(hao、nirK、mrB)存在显著相关性.本研究揭示了农田土壤中N2O的产生机理及关键影响因素,并强调了冬季农田土壤中N2O的产生不容忽视,这些结果对准确评估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农田垂向土壤、氧化亚氮、季节、硝化、硝化细菌反硝化、功能基因相对丰度

42

X171(环境生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环境卓越创新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

2022-1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441-45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环境科学学报

0253-2468

11-1843/X

42

2022,42(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