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退耕年限下菜子湖湿地土壤铁形态变化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671/j.hjkxxb.2015.0553

不同退耕年限下菜子湖湿地土壤铁形态变化

引用
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3、5、7、9、11、21 a)湿地为研究对象,以仍耕作油菜地和原始湿地为参照,分别采用王水消解法和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全铁和铁的赋存形态特征,探讨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铁组分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铁各形态含量大小顺序为:残渣态(RES-Fe: 17.09~30.84 g·kg-1)>铁锰氧化态(RED-Fe:3.66~4.48 g·kg-1)>有机结合态(OM-Fe:0.87 ~ 3.09g·kg-1)>碳酸盐结合态(CARB-Fe:0.01~0.37 g·kg-1)>可交换态(EXC-Fe:0.01~0.15 g·kg-1).占全铁均小于1.5%的EXC-Fe和CARB-Fe均在退耕3a和5a期间含量快速升高,而后降低再升高,最低值出现在退耕11 a;RED-Fe在退耕3~9a比较稳定,随后缓慢增加;而OM-Fe随退耕年限增加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占土壤铁形态总量73.91%~85.42%的RES-Fe在退耕3a时含量下降,在3~9a间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9~21 a又逐渐下降;研究区全铁(Tot-Fe)平均含量在18.50~38.41 g·kg-1之间,变化趋势与RES-Fe基本一致.讨论结果表明退耕还湖后水文条件和植被状况的改变导致了土壤环境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影响退耕后湿地土壤全铁含量变化,也影响土壤铁形态组分特征,进而影响土壤铁的有效性.

退耕还湖、湿地土壤、铁形态、有效性铁

35

X53(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001369,41301249;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1308085MD22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1001369, 41301249and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Anhui Province No.1308085MD22

2015-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234-324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环境科学学报

0253-2468

11-1843/X

35

2015,35(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