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区PM2.5各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为探索北京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及其各组分的浓度特征,于2019年全年在车公庄地区开展了 PM2.5及水溶性离子、碳质组分及金属元素的连续在线监测.结果表明,2019年北京城区ρ(PM2.5)平均值为46.7 μg·m-3,化学组分中ρ[有机物(OM)]、ρ(NO3-)、ρ(SO42-)、ρ(NH4+)、ρ(EC)、ρ(Cl-)、ρ(微量元素)和ρ(地壳物质)分别为9.1、11.1、5.7、5.4、1.4、0.9、1.6和7.3 μg·m-3,SNA(SO42-、NO3-和NH4+)合计占到了 PM2.5的47.4%,而碳质组分较以往研究质量分数偏低,体现出北京城区PM2.5具有较强的二次污染特征,其中NO3-/SO24-为1.96,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放大明显.SNA在4个季节中均占有较高比例,其中NO3-为春、夏和秋季最主要组分,在PM2.5中质量分数为27.8%、23.2%和23.1%;受一次排放影响,冬季ρ[TCA(OM+EC)]和ρ(Cl-)较高,为14.2 μg·m-3和2.1 μg·m-3,分别是夏季的2倍和11倍.从季节日变化特征上看,各组分冬季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分布特征,这与冬季燃烧源排放时间集中在夜间以及夜间边界层下降有关;其他三季OM日 变化曲线特征较相似呈双峰型分布,NO3-在春夏季(06:00~09:00)浓度突出,SO42-、EC和Cl-日变化幅度较小.随着污染等级增加,SNA质量分数呈逐渐增加趋势,在五级重度污染时段,SO42-和Cl-质量分数升高,NO3/SO42-下降,体现出区域污染影响.通过研究潜在源区发现,河北中南部地区为主要的潜在源区,相对贡献最大;其中冬季SO42-的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分布范围更广且距离北京市较近.基于PMF的源解析结果表明,2019年北京城区PM2.5的来源依次为二次硝酸盐、二次硫酸盐+二次有机物、机动车源、扬尘源、工业源和燃煤+生物质源,贡献率分别为39%、24%、17%、7%、7%和5%;二次源是北京市的最主要来源,总贡献率达63%.
北京城区、PM2.5、水溶性离子、碳质组分、污染特征、来源分析
43
X51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北京市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首都蓝天行动培育项目;北京市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首都蓝天行动培育项目
2022-07-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2251-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