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不同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土壤酶是滨海湿地群落构建和演替的关键因子,但水盐胁迫条件下土壤酶活性的驱动机制尚不明确.以黄河三角洲盐地碱蓬、芦苇、柽柳这3种盐生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探讨滨海湿地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盐地碱蓬、芦苇、柽柳群落的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指标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P<0.05).在根际土壤中,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表现为盐地碱蓬<芦苇<柽柳,蔗糖酶与脲酶活性则分别表现为柽柳<盐地碱蓬<芦苇、盐地碱蓬<柽柳<芦苇,且不同盐生植物群落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植物类型及其根际效应均会影响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特征,且根际效应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大于植被类型.土壤蔗糖酶活性与有效钾(AK)、有效磷(AP)、铵态氮(NH4+-N)显著正相关(P<0.05);脲酶活性与全氮(TN)、有机质(SOM)、AK、AP、NH4+-N和硝态氮(NO3--N)显著正相关(P<0.01);二者均与土壤电导率(EC)显著负相关(P<0.01).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含水率(MC)、全碳(TC)、TN、全磷(TP)、SOM、AK和NH4+-N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同时,pH、总钾(TK)、NO3--N还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土壤酶活性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从大到小依次为:TC(P<0.01)、SOM(P<0.01)、MC(P<0.01)、TN(P<0.05)、NH4+-N(P<0.05)和EC(P<0.05),表明土壤肥力、水分与盐度是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子.
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
41
X172(环境生物学)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
2020-03-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89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