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循环对三峡支流消落带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及其形态分布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227/j.hjkx.2015.07.018

干湿循环对三峡支流消落带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及其形态分布的影响

引用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与沉积物中氮素的"源-汇”关系密切,本研究选取三峡典型支流澎溪河消落带上﹑中﹑下这3个水文断面,160 m 和170 m 两个水位高程,0~20﹑20~40﹑40~60﹑60~80﹑80~100 cm 共5个深度的沉积物样品,通过研究其总可转化态氮(TF-N)与各形态可转化态氮含量及分布特征,旨在揭示周期性水位变化对消落带沉积物氮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澎溪河消落带沉积物总氮含量在313.02~3255.53 mg.kg -1之间,空间分布上呈上站位(渠口)〉中站位(高阳)〉下站位(双江)的趋势;总可转化态氮含量范围为288.54~1123.27mg.kg -1,均值为639.40 mg.kg -1,空间分布趋势与总氮一致;TF-N 中各形态氮的大小顺序为:OSF-N(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 IMOF-N(铁锰结合态)〉 CF-N(碳酸盐结合态)〉 IEF-N (离子交换态).沉积物中 TF-N 主要以 OSF-N(50.9℅)和 IMOF-N(33.3℅)形态存在. OSF-N 很难释放,不易参与氮循环. IMOF-N 受水文条件影响显著,表现为在低水位高程和下采样站位沉积物中含量更低.淹水胁迫﹑水体富营养化等情况下氧含量较低,相对还原条件下有利于其向水体释放.而 TF-N 及其形态分布在垂直深度上无显著差异.可见,三峡库区特殊调蓄水制度加速了澎溪河下游﹑低水位高程消落带沉积物中 IMOF-N 向水体的释放.

氮形态、支流、水位波动、富营养化、干湿循环、长江

X52(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211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248,31470552;中国科学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RAE2014BA01B;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3QN14, WEPKL2013MS-06

2015-08-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459-246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环境科学

0250-3301

11-1895/X

2015,(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