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传输路径对上甸子本底站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影响
利用2005~2010年北京上甸子本底站的PM2.5浓度﹑气溶胶散射系数(σsp )的连续观测资料,结合后向轨迹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季节﹑不同气团传输路径对本底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物水平不仅与气团来向有关,也与气团的运动状态有关.偏南气团路径下的PM2.5浓度和σsp整体高于偏北气团路径,同时运动速度较慢﹑高度较低的气团路径多对应较高的PM2.5浓度和σsp .春﹑夏﹑秋季来自华北平原地区以及冬季来自华北区域北部的慢速﹑低气团对上甸子的污染水平有重要贡献.沙尘气溶胶多出现在春季,平均气溶胶质量散射效率(αsp )为0.78 m2.g-1.四季平均人为污染气溶胶的αsp为4.00 m2.g-1,其中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对于人为污染气溶胶来说,春﹑夏﹑秋三季的西北偏西路径﹑偏南路径以及偏北路径中速度较慢的轨迹组均具有较高的αsp (﹥4.0 m2.g-1),表明这些气团路径受人为排放活动影响较大,而冬季各路径的αsp均较高,说明冬季区域内人为排放的影响比较一致.春﹑夏﹑秋三季中其他偏北的气团路径主要受到人为污染与沙尘气溶胶的共同影响.
传输路径、PM2. 5、散射系数、散射效率、上甸子本底站
X51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5130,41175014;城市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UMRF201206;北京市科委绿色通道项目Z131100005613024;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2022
2015-03-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379-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