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事故后上海气溶胶中131I、134Cs和137Cs的来源途径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7538/hhx.2016.YX.2015073

福岛核事故后上海气溶胶中131I、134Cs和137Cs的来源途径分析

引用
利用对气溶胶中典型放射性核素(131I和134,137Cs)的分析,可以评估福岛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上海及全球的大气放射性本底水平造成的影响.本工作结合核事故释放过程、核素的天然衰变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获得核事故期间上海的气溶胶中131 I和134,137Cs活度浓度及其比值的分布特征:131I被检出的时间(2011-03-27)早于134Cs(2011-04-06)和137Cs(2011-04-08),131I的活度浓度(0.01~1.20 mBq/m3)比134Cs(0.01~0.58 mBq/m3)和137Cs(0.01~0.65 mBq/m3)大2~10倍,而且在不同的时间段出现相应的多峰值现象;131I/137Cs活度浓度比值(1.3~10.6)在2011年4月5日之后呈递减趋势,但是134Cs/137Cs活度浓度比值(0.8~2.9)则一直在1.1左右波动.利用HYSPLIT模型模拟放射性气团运移轨迹的分析方法,表明在核事故期间输入到上海的放射性气溶胶的途径有东北和西北两条主要迁移路径.同时通过结合国内相关城市核事故期间大气放射性监测数据,证实了东北路径在中国境内的控制地位.另外,通过总结和分析北半球大气监测数据中131I/137Cs和134Cs/137Cs活度浓度比值最大值的分布特征,验证了日本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气溶胶在北半球的传输过程.

气溶胶、131I/137Cs活度浓度比值、134Cs/137Cs活度浓度比值、迁移路径

39

TL732;TL751(辐射防护)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11KYYW04

2017-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03-11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0253-9950

11-2045/TL

39

2017,39(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