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评话第18章蓄水分轻证重证变证有火逆水逆——蓄水证的成因与治疗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伤寒论评话第18章蓄水分轻证重证变证有火逆水逆——蓄水证的成因与治疗

引用
目的:探讨《伤寒论》所记载蓄水证的成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伤寒论》第67条、第69条、第71条、第72条、第73条、第74条进行分析.结果:①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正同为蓄水,但前者的蓄水量大且处于发展状态,已经影响到津液的化生,所以口渴和小便不利同时存在,且表有留邪而脉浮发热;而后者蓄水量小且形成后不再发展,尚未波及津液的化生,所以仅有小便不利而无口渴,且表邪已尽仅为蓄水.故其治疗时以茯苓利水,生姜散水,桂枝化水,甘草制水(通过益脾而制约水湿的继续产生),通利已蓄积而不再继续增多的蓄水.②水逆和火逆两病是在古代简陋的医疗条件下,采用“水法”“火法”治疗伤寒等热性病,经常发生的医疗事故所造成的两种后果.水逆,其表现多为“喘”“烦”“意欲饮水,反不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肉上粟起”等.火逆的表现尤为复杂,以神、色异常表现为主,比如发黄、烦躁、惊狂、谵语等,且极易波及血分.③无论从生理或者是病理上来看,“心开窍于耳”都有其合理性,五行中心属火,火性炎上,耳在上,易与心气相通,心之清阳濡养耳窍;而肾属水,水性趋下,二阴在下,易与肾气相通,浊阴出于下窍.若说肾开窍于耳,既与其肾脏属水下行的特性不符,而且距离较远,不符合“上竞上,下竞下”“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原则.结论:探讨蓄水证的成因与治疗方法对现代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伤寒论、张仲景、蓄水证、火逆、水逆

28

R222.2(中医基础理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课题2009-0001;河南省科技厅基金项目496060303

2013-07-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812-81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医学报

1674-8999

41-1411/R

28

2013,28(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