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苍山区杂交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流行因子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5-6114.2001.03.006

括苍山区杂交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流行因子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引用
@@仙居县地处括苍山麓,是典型的山区县。水稻细条病发生始见于1987年,现已上升为杂交水稻的主要病害。杂交中晚稻常年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70%以上。一般田块损失5%~20%,重病田块损失30%~40%,且病害发生有不断加重的趋势。为进一步开发和做好水稻细条病的综合治理工作,我们对该病发生流行的因子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流行因子分析 1.1 病源 (1)初侵染来源:带病种子和病稻草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其中带病种子既是初侵染源,又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县细条病始见于1987年,该年经植检普查全县5个乡镇9个村98hm2连晚首次发现了细条病,其中横溪镇溪头村发病60 hm2,早发田块品种均为汕优10号,经跟踪调查,种子系从病区磐安调入,据此认为该年病害是由从病区调入的带菌种子所引发的。调查又发现,导致我县病区细条病常年重发的原因之一与农民用病草捆扎秧苗的习惯有关。为证实这一问题,1998年连晚期间我们安排了20块田进行观察,品种均为汕优10号,种子先经ST4消毒处理,捆扎秧把稻草均取自上年重病田,其中10块田经煮沸5 min消毒处理,另10块田未经任何处理以作对照,调查结果显示前者比后者发病推迟4~21 d,平均7.2 d。病害稳定期考查,病指分别为15.02和31.13(按白叶枯病分级标准,下同)。因此有理由认为用病草捆扎秧把可人为地把病菌传至稻秧,是导致重病区细条病常年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山区、杂交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流行因子分析、防治技术研究、control technique、水稻细条病、种子、初侵染来源、消毒处理、跟踪调查、病区、病害发生、捆扎、种植面积、治理工作、品种、块损、分级标准、发生面积

S435.121.5(病虫害及其防治)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6-1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湖北植保

1005-6114

42-1306/S

2001,(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