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7386.2013.20.079
湿性愈合方法治疗溃疡期压疮的效果观察
压疮是指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位于骨隆突部位,一般是由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引起。美国压疮顾问委员会( NPUAP)将压疮分为四级[1],其中Ⅲ期为全皮肤层缺损,可见皮下脂肪,没有骨、肌腱或肌肉暴露;Ⅳ期为组织全层缺损,伴骨、肌腱或肌肉外露,伤口床可能会部分覆盖腐肉或焦痂,常常会有潜行和窦道。Ⅲ~Ⅳ期又称溃疡期压疮,因其创面深、坏死组织多、多合并细菌感染,创面难以愈合,最后常需采用手术清创及植皮的方法进行治疗。这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可因继发感染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溃疡期压疮伤口的处理一直以来是压疮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湿性愈合理论逐步用于治疗压疮及其他慢性伤口,并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和显著的效果。我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41例住院患者带入的共49处溃疡期压疮伤口采用湿性愈合理论及方法进行换药,并与常规换药方法比较,报告如下。
湿性愈合、溃疡期压疮、临床效果
R472(护理学)
2013-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178-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