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8477.2018.08.005
基层政府的"不出事"逻辑:境遇、机理与治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急剧转型,中国的经济发展、体制转轨、结构变迁、利益分化、矛盾冲突与社会失序等交错共存.尤其是,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甚至断裂,成为当今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或社会抗争事件频出的渊薮,使"抗争政治"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中的焦点议题之一.正是在这种社会境遇中,基层政府在应对社会抗争事件时主要遵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不出事"逻辑,即基层政府主要运用较为被动的、消极的、选择性的、暂时的策略主义.从这种逻辑形成的内在机理来看,"刚性"稳定观的浸淫、"发展型地方主义"的影响,以及"压力型体制"的助推等,促进了基层政府"不出事"逻辑的扩大再生产.基层政府的"不出事"情结及其反动,重"堵"轻"疏",将给社会集聚了更大的风险.因此,矫治基层政府的"不出事"逻辑,真正实现基层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需要从"静态"稳定观向"动态"稳定观转化、从"发展型地方主义"向"六位一体"的社会建设转变、从"压力型体制"向"合作型体制"转型等.
社会转型、"不出事"逻辑、"压力型体制"、"合作型体制"
D63(国家行政管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特色的政府决策问责制度研究"17BZZ07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层治理的行动逻辑困境及其法治化路径研究"SKCX2016008;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层治理的行动逻辑困境及其法治化路径研究"16ZZB00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政治动员、乡贤返场与乡村治理重塑研究"2018SJZDI030
2018-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