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地区两次低涡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4-9045.2013.04.002

黄淮地区两次低涡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引用
利用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0年7月17-19日黄淮地区低涡暴雨过程中两次强降水过程(分别简称“7.17”过程和“7.18”过程)的环境条件及其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两次强降水均发生在充足的水汽输送、大的不稳定能量和较强的辐合上升运动等有利环境条件下,“7.17”过程热力条件更好,降水强度大,但降水范围小;“7.18”过程动力条件更好、强降水落区范围大,但雨强比“7.17”过程小。(2)“7.17”过程累积暴雨带落区位于气旋中心移动路径两侧约30~80 km范围内,“7.18”过程累积暴雨、大暴雨带落区位于气旋中心移动路径两侧约70~100 km范围内。(3)中尺度雨团(带)和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地面中尺度气旋周围附近,地面中尺度气旋活动的不同阶段强降水落区不同。(4)卫星云图上,两次过程强降水均由发展旺盛的对流云团自西南向东北移动而产生,对流云顶亮温低至210~220 K。(5)雷达回波图上,“7.17”过程涡旋特征更明显,“7.18”过程冷暖切变回波带特征更明显。两次过程中尺度雨带与大于等于43 dBz的螺旋回波带对应关系较好,短时强降水和螺旋雨带上大于等于48 dBz的强回波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暴雨、低涡、雨团、短时强降水、中尺度特征

P458.1+21.1(天气预报)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205;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3-042;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项目HRM201105;河南省科技厅项目112102310033;河南省气象局项目Z201201

2014-0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303-31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暴雨.灾害

1004-9045

42-1771/P

2013,(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